数字经济崛起 数据被列为资产
2023年8月,财政部发布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其中便出现了数据资产入表的概念,这是数据资产的出处之一。
在2022年12月份发布的“数据20条”中,提出了数据的基础制度——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涉及数据的四个基础制度:产权制度、交易制度、分配制度及治理制度,对数据产权做了一个定义。
而“数据20条”中也创新性地提出了数据三权的概念——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目前数据三权与以上提及的1988年刚确立的土地产权制度情况类似,还处于早期阶段,业内百家争鸣,还未能提出一个统一的看法。
什么是数据资产?
根据GB/T40685-2021《信息技术服务 数据资产 管理要求》国家标准文件定义,“数据资产”是指合法拥有或控制的,能进行计量的,为组织带来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数据资源,具有可增值、可共享、可控制、可量化等特征。
什么是数据要素?
数据要素是指参与到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以电子形式存在,通过计算方式发挥重要价值的数据资源。它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并列,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企业如何将数据资产市场化?
根据中信证券测算,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迈向2000亿元新台阶,并于2030年突破万亿元。在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市场需求释放之下,数据加工、登记、上市交易等过程有望进一步完善,促进数据开放共享,为企业智能化转型及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根据《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ZB,同比增长22.44%。为更好地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优势,加强数据资产管理已成为当下的重要任务。
企业如何进行数据资产管理?
数据资产需要从原始数据中提炼。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比如消费者浏览与购买数据、工业机器生产运营数据、车辆环境感知与决策数据、商品物流位置数据、医疗病历及检查报告数据等。
数据体量大、类型多样、价值密度低,需要经加工处理才能进一步发挥支持分析、推理、计算和决策的功能,从而形成数据资产。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区块链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3-2024中国数据资产发展研究报告》分析,数据资产市场化路径主要包括数据资源化、数据产品化、数据资产化和数据资本化四个阶段。
● 数据资源化:经过数据采集、整理、评级、聚合等过程,使无序、混乱的原始数据成为有序、有使用价值的数据资源。
● 数据产品化:从客户场景、业务应用出发,运用算力和算法将数据资源加工形成数据产品,如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应用平台等。
● 数据资产化:以拓展数据经济效益和应用赋能为导向,通过价值评估、高效运营等方式,让数据产品实现内部应用、共享开放、流通交易等,推动数据价值变现。
● 数据资本化:基于数据资产收益及价值共识,赋予数据金融属性,赋能完成数据增信、数据质押融资、数据资产证券化、数据作价入股、数据信托等,让数据的经济价值得到金融市场的认可。
做好数据资产管理需要4大能力
企业数据资产运营管理“一个策略”的核心意义在于,它紧密围绕数据这一核心要素,旨在将数据的提供者、开发者、消费者、管理者以及决策者有效聚合,形成一个协同共进的生态系统。
关于数据资产对外提供,需构建四大核心能力:数据集成能力、治理能力、资产规划开发能力、资产服务运营能力。首先整合数据资源,提升数据质量;其次进行盘点资产,定制化开发数据产品;最后构建类似电商的数据运营平台,方便消费者获取。内部需完善数据接口,确保顺畅流通。这些措施共同推动数据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
企业数据资产管理路径规划
企业要将数据资产市场化,要真正去做数据资产盘点和治理的时候,首要任务便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以揭示其背后的价值与潜力。要调研企业的数据有哪些内容,目前存在什么样的数据问题,然后根据治理动作来制定相应的蓝图;同时企业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组织,然后摸清整个企业的数据现状,进行相应的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数据安全等能力的提升,建立起闭环式的覆盖数据治理咨询规划、方案制定、执行和评价的数据治理统一流程。
制造企业数据资产管理工具
才匠智能是一家致力于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行业的创新型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在安徽、内蒙古等地设有分支机构。
才匠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积累了新材料、电子、机械加工、纺织、稀土永磁、食品加工、芯片设计制造、注塑等多行业多领域的解决方案及应用案例,面向应用市场提供数十种标准的工业应用、先进的管理模型、数据分析模型,总结了上百个行业典型应用场景。同时,积极链接工业互联网产业的软硬件、解决方案服务商,致力于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加速为制造企业赋能,助力传统产业升级。